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案例]隱身自然的船塢

坐飛機出差,遠遠的,只要在天氣還不算差的日子裡,看見滿地亂似沼澤的區域,我就知道,桃園到了。

其實不是沼澤,是埤塘。在早期農業時代重要的灌溉水源集中區。在我小的時候,埤塘邊的青蛙與福壽螺,印象中,是被我們拿來當家家酒的材料,呵。秋天塘邊的芒草亂生,胡亂的一把抓了下來,隨手亂繞一圈,丟進池塘裡,就是一個個的小船,很好玩。這幾年回家,埤塘變了。沒有芒草,沒有福壽螺,取而代之的是跟海邊一樣的水泥護牆,水泥粽子扼殺了美麗海岸線,正慢慢的荼毒埤塘中……

同樣的,讓我想到了Ronan and Erwin 再法國的塞納河畔建造了這個給藝術家的船塢,project全名叫做La Maison Flottante (the floating house),目的是為了提供藝術家們一個可以進行創作的空間

整個船塢是不銹鋼體,外表設置了框架,給不同品種的原生藤類植物攀爬,時間會持續改變船塢的外表,直到被植物隱藏起來。這個project我覺得很成功的地方,把藝術創作時所需要的「空間的暫時脫離性」,透過基地的選擇(在塞納河中間),表現的很好。

這兩段文章,一段是我自己的觀感,一段是一個設計師的案例,其實他們的相似之處,只是地理條件的相同而已,但是,食古不化的補助制度,鼓勵水泥護欄的興建,卻扼殺了埤塘的最後一線生機,成就了乾旱的桃園。

這是我再機場附近拍到的埤塘,很大,像湖泊一樣。那天天氣正好,湛藍的水面,看的見遠遠的飛機起落,風很大,很舒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