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設計案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設計案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房子教我們的事_所澤之家

這本手感住宅,是今年4月在華山買的回頭書之一,本來只是用來消遣的小書,沒想到裏面的案例十分有趣,不僅空間需求千奇百怪,有菜園、小音樂廳、暗房、木工工作室....建築師的回應也不見得是照單全收,非常有自己的個性,但結果總是滿意的。手感住宅跟下一本自宅的熟成,裏面的案例多半是居住已經10幾、20年的房子,與現代的建築商品比起來,除了一開始設定的居住條件的實踐,因為有了人的個性加入,使得每個案例都有其獨有的韻味,相當值得一看。

因為要建造一棟量身訂做的住宅,業主通常在預算與空間上必須有所取捨,空間多一些,預算就高一些,反之則然。其中有個非常小的案子-所澤之家,一對退休夫婦的居所,蠻令人玩味的。一開始夫婦倆設定的條件很簡單:[建築基地條件35坪,預算1500萬,希望能闢出一片田地],後來因預算有限,縮減至[只要有田地跟吃飯睡覺的場所就好了,其他通通不必],預算及空間非常有限。

不過雖然如此,建築師永田昌民還是順著夫婦的生活脈絡,設計了一間相當簡單的環保生態住宅。35坪的小基地,還是留出了一些空間種植花草,利用隔屏,把室內空間的視覺感延伸,因為只有夫婦倆居住,臥室跟客廳合而為一,僅用兩張簡單的沙發床代替,一樓用來滿足所有生活必須的空間,諸如睡覺、用餐、盥洗等等,且,因基地過小,夫妻很希望擁有的菜園被規劃在2樓露臺,無法負荷倆座梯的空間,室內梯跟室外梯僅能擇一,業主選擇了室外梯,所以型成了從一樓到二樓的書房與菜園,必須繞道室外穿鞋才能上去露臺的現象。建築師還規劃了太陽能板、雨水收集系統,因為開口方向設置得當,減少了許多冷暖氣的空調費用。


^平面圖
^空間的主角-二樓的菜園
^一樓的隔屏可以拉開,讓室內空間延伸,感覺基地比想像中大。
^睡臥兩用的客廳
只是一個念頭,想要吃到新鮮又美味的蔬菜,就開闢了田地,因為空間太小,收納空間有限,夫妻倆也限制消費的慾望,讓所有的物品都能夠發揮生命的極限在進行汰換,生態綠建築,除了節約能源的考量外,這棟房子讓這對夫妻更能珍視身邊的資源,而進型相當簡約的生活型態,我覺得非常不簡單,大概也是建築師之前沒有想到的吧。

這兩本書非常值得一看,不過,不知道還買不買的到就是了。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案例]蘇洲福馬桃花塢辦公室

最近在找工作室的關係,也一直在思考要把工作室定調成怎樣的氛圍,常見的白派設計辦公室,雖然整體看起來簡單乾淨,我總覺得得少了一點人味,心目中所想像的工作空間,我覺得應該不要過度的裝修,能有新氣象,卻也能保有那個房子本來的氣味跟餘韻,所以這幾天都在看老住宅,以老房子為主的原因是因為我不喜歡壓迫感,許多公寓、大樓在那個經濟飛起的時代所興建的,多半樓高都2米多,頂多3米,但是老房子卻高多了,3.6米是常見,工作起來也舒服多了。這段期間看到的宋微建的辦公室,很類似我要的感覺,位在蘇洲的桃花塢老街裏,我對蘇杭印象很好,相較於發蓬勃的上海灘跟北京,水鄉蘇杭的生活步調慢了一些,不過,中國老房子多,要做這種辦公空間,好像也不難就是了。
^窗花老窗再利用,變成新的立面。
^整體窗花牆的感覺
^既新且舊,用的還是IKEA的傢俱。
^設計辦公室所需要的書櫃、儲物櫃,都是用傢俱的方式呈現,不是固定的。
^茶水間
^工作空間很簡練,好像設計著墨的不多
^原本的牆凹,放上燭臺跟裝飾,就很有味道。
^完整的工作區域
^原來的樣子

有人知道台北哪裡有適合的物件嗎??麻煩可以跟我說一聲!謝謝囉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以下文章轉載自宋微建的部落格

項目地點:蘇州市校場橋路

建築面積:230 m2

設計時間:2009.12

施工時間:2009.01-2009.03

建築結構:磚混結構

主要材料:舊牆磚、舊老式窗框、白色塗料、多層板

修舊如舊 以舊立新

該項目在改造前原是一處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防疫站辦公用房,只保留了它最基本的承重結構,其餘部分均被拆除。所有拆下來的建築材料都被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 減少了建築垃圾的產生和資源的浪費。從舊木市場收購的木扇門框在這裏煥發出二次生機,室內的傢俱也由舊木組裝而成,並且不用釘子和任何粘結劑,既環保又獨具風味。考慮到堅固和耐用性,對這些舊材料做了技術上的加工處理,如砌築紅磚的水泥標號就比原來高了幾個等級。

作為微建設計在蘇州的平面設計配套機構公司,這個辦公室與微建設計辦公室有一些相似的立意,比如都注重讓材質自己說話,呈現其本身的美感。想要表達出對設計 中過度裝飾的一種批判態度。所以在這兩個辦公室裏,有意識地朝比較極端的方向強調這一點,這個新的辦公空間在這種態度的表達上顯得更為強烈。這種結構和原 始材質暴露的方式,以一種工業化的方式比較直接地展現,本身也是一種裝飾,裝飾不僅僅包括圖案,還有圖案背後人們對它的認識——一幅傳統的畫作會讓人想到 過去,而一幅抽象畫則會讓人想起當代。

剛柔並濟 強弱相宜

這個頗具拙樸風味的辦公室裏,工作的舒適感也是著重考慮的因素。比如空間內燈光的設置,儘量地把光源隱藏,以避免刺眼。在大辦公區的桌子上方是一塊很大的 布幔,好像一個倒置的創意表演場,其實它還有更重要的功能是遮住光源,製造柔和的照明效果,最大限度減弱光源對視覺的干擾。設計師說,辦公區域最主要的一 點是電腦螢幕亮度與環境的光比關係。窗戶上都安裝了竹簾,目的也是在日光過強的時候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但又不阻斷窗外蘇州老城區的美好精緻。另外由於地 面和牆面都是剛性的棱角,採用綠植、布幔和珠簾的形式可以中和這種硬的介質,形成材料的對比和協調。

空間用度 自在悠遊

舒適感不僅僅在於視覺,還有很多不易被發現的元素,比如空氣的流通。門窗的設置保持改造前的原樣,形成流暢的通風和自然的採光系統。空間格局的安排上頗有幾 分江南園林的氣質,從門廳到總台,再進入辦公區域,曲直有章,而非一覽無餘。大辦公區和小辦公區之間採用隔而不斷的花格,氣韻通暢,相互借景,卻又互不幹 涉,正是適合設計師行業的辦公氣氛。另外,雖然材質表面看上去都採用了比較直接簡單的處理手法,但辦公室裏的現代設備和器具可算是一應俱全,小小的茶水間 和料理台,宜小憩、宜會客。

希望將這個辦公空間打造成一個愉快的生活空間,上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自然應當是快樂的。而就自己來說,為名下的辦公室做設計,自由發揮、遊刃有餘,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經驗。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案例]北美館_KoKo兒童自然探索展

好久沒更新網誌了,最後一篇文章已經是去年八月的事,時間過得好快阿。去年下半年好累,為了孩子奔波醫院,實在也沒有多餘的心力耕耘這裏,今天放圖上來,感覺都有點陌生了。這個案子,是木石研團隊執行的,我有參與設計的部分,是去年忙碌前夕的作品。
^入口,koko譯音敲門聲,很直覺的主題,敲門進入自然畫作的領域探索。
^入口的放大捲葉設計,是藝術家陳逸堅的作品,因位建築與藝術雙修的他,作品很有空間感。
^由大葉片包圍的入口,人變小了 。
^女兒很愛,一進來就上上下下走不停。
^主要展區由瓦楞板堆砌而成,像螞蟻岩洞一樣的空間,探索畫作隱喻自然的奧妙。
^或大或小岩洞開口,大人小孩鑽進鑽出,完全沒有規則可言。
^主題跟主題中間的區域。
^每張畫作都富有寓意,把導覽故是藏在樹幹的枝節里,靠近就聽的到畫裏的故事。
^瓦楞板牆面細部。
^一抹風景一段故事區全貌
^正好碰到導覽。
^外面用了大樹幹,跟吊掛的筒狀葉片群,藏有感應燈,經過的時候會亮起不同的顏色,好像四季的變換。
^葉片細部
^洞裏洞外。
^展覽區
^互動裝置區最熱門。
^樹群,懷念童年時候擁抱大樹的美好經驗。
^互動區

^繪本故事區,很多小朋友在這裏滾來滾去。
^女兒那天也爬上爬下。
^因為材質設定是瓦楞板,原意的色彩空間展現不同的風貌,加上設計修改許多次,差別很大,或許,下次去逛花博展,也可以繞道這來看看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案例]大人的遊戲場_SO-IL@new york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接續著上一篇巴黎的有趣公園,今天看的是大人的公眾遊戲案子。

這是由 SO-IL 拿到的案子,一個大人的遊戲場,初看到圖片我以為是個大型彈跳床,很讓人興奮,進去原文看才知道,是透過竿子的移動,帶動上方網子的彩球移動的城市公眾空間裝置,蠻有趣的,但是如果是彈跳床就更好了,讓人可以在上面載浮載沉,像泳池一樣,只是他是個"乾"的泳池。

^入口意象。

^透過圍籬,只能看到白色的竿子隨著網子的漂浮移動。


^搖動桿子,球就跟著移動。


^會掉下來嗎??


^我覺得網下可以再增加一些有趣的設計。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案例]巴黎的有趣遊戲公園baseland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帶孩子玩樂這件事情,在以往的生活裏總是周末出遊,或是週日下午沒出門的日子,只要天公做美都會帶著女兒在公園裏玩上一會,週間的日子則是由保母帶著她們一群孩子去附近公園玩耍。當女兒還小的時候,看見遊戲區裏的搖搖椅、海豚翹翹板雨溜滑梯組,因為新奇感每次去都是興致高昂,隨著漸漸大了,感覺每次總是應付應付玩一下單調的遊樂器材,倒是無目地的與同伴追逐跑跳,還比較感興趣呢。

其實走幾趟公園不難發現,城市裏的遊樂器材,還真的如出一轍的相似,制式的紅、黃、藍、黑顏色,固定的滑梯、翹板與搖搖馬、圈叉轉轉牆,偶而多個鞦韆已經是最不一樣的變化,單調的彷彿只是為了填充孩子們的童年,用以宣洩他們過人的體力罷了。

可是baseland不這麼認為,以巴黎的遊戲場為例,順著地形而建,是個眺高的望遠台,木製的不規則地板,就像是一艘船、一個舞台、一座山、一個體能運動場,孩子或爬或躺,或奔跑或跳高,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玩法,有趣得很。

^不規則的設計,看不出來是一個兒童遊樂場。

^最高點是個眺高的地方,也可以當個小舞台、說故事的小講台。

^木做的量體猶如傾斜的船舫,像一艘在都市裏航行的大船。

^最後一層,是片大水泥斜坡,可以當攀爬的陡坡,不同的斜度也是很有趣的溜滑梯。

^真的還蠻斜的,可是也看起來很好玩,小孩子應該可以耗掉不少體力吧。

^大大的溜滑梯。

^手腳並用爬山囉。

^不設限的使用方式,讓孩子更有發揮的空間。

^自然,他們會有自己的方式進行著。

很有趣吧。

這兩天孩子感冒了,媽媽好累,今天終於恢復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