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舊文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舊文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舊文]創意生活的未來趨勢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撰文:我的好友 希爾維亞

家是自我的一面鏡子,多半也反應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作為一個設計師常不經意走入別人的私密生活,也如同醫生一樣,道德守住保密條款。可喜的發現隨著生活的美感日益提昇,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的細節。 美感生活儼然是必然的態度,但是,為什麼『未來』似乎有一種說不出的生冷?

墨西哥建築師Luis Barragan,1980年以詩意的建築風格獲得建築普利茲獎,他的作品凝聚著濃厚的情感。 建築史學者Antonio Riggen Martinez對他的建築曾如此詮釋, 『藝術就是記憶,記憶形塑場景』。 而在這些場景之中有流金般的陽光, 婉轉的水和跳動的顏色, 安靜是唯一的聲音。以他自己的房子為例,彩色的牆壁環繞的墨西哥傳統庭院,入口是一個狹長的走廊,質樸的木牆下有原木的長凳, 短牆的上照間接燈光, 柔和馴黃 () 門廳的樓梯是愉快的黃白() 。拾階而上臨光下Luis擺了一幅金箔,把日光反射成溫暖的金黃色。而梯井下卻是一處亮粉紅色的牆,整個房子依著時間閃動著光暈 () 書房和工作室採用黃色的地板,餐廳又變成紅色。


Luis Barragan 自宅,彩色的牆壁環繞的墨西哥傳統庭院


Luis Barragan 自宅入口是一個狹長的走廊,質樸的木牆下有原木的長凳, 短牆的上照間接燈光, 柔和馴黃



Luis Barragan 自宅,門廳的樓梯是愉快的黃白


Luis Barragan 自宅,拾階而上臨光下Luis擺了一幅金箔,把日光反射成溫暖的金黃色而梯井下卻是一處亮粉紅色的牆,整個房子依著時間閃動著光暈


Luis Barragan 自宅,書房


Luis Barragan 自宅,工作室

可以想見他在屋中行走,凝視光線如何在屋裡流動, 這裡所有的顏色的呈現出記憶和情感。他在1988年過世,而房子裡的光和顏色仍自發的生長。

在普利茲獎的獲獎感言上他提到,讓他擔憂的是, 現在許多關於建築的著作都不再論述一些他認為深植於意識中的要素。比如美、靈感、私密、靜謐和驚奇。雖然他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在作品中完全體現這些。但是這些是他在創作道路上不滅的指路明燈。

『美、靈感、私密、靜謐和驚奇』, 創意真正動人之處也在於此。

看似前衛設計的都有深厚情感的隱藏。() 比如原本是一款路易十五經典風格的椅子, ()經過 Philippe Starck 以現代的素材聚碳酸酩注入模矩 ( 簡言之, 就是壓克力材質。) 成為新的附製品。當史塔克先生賦予不同的精神,這把椅子便成為現在炙手可熱著名的椅子,因為它們是路易士的鬼魂 ( Louis Ghost) 。我們可以在巴黎看到許多古典的建築被賦予新的精神,但巴黎依然美麗,為什麼?


路易十五經典風格的椅子



Philippe Starck, Louis Ghost

DroogDesign已然是荷蘭前衛風格設計的先鋒。RennyRamakersGijsBakker1993年共同創立。這不是一個公司而是一個『設計組織』, 成立的初因是為了抗拒那種刻意表現、爲“外型而外型設計”的設計(Design with a capital D)。更深究他們的設計精神,他們更挑戰了世人對『生活』的看法。Droog在荷蘭語中是“dry”的意思,也就是說DroogDesign= Dry Wit , 代表著一種純粹的精神,概念簡單清晰而且直接。在許多人眼中他們甚至是具挑釁性, 離奇而且怪異的。有人說他們正代表著設計的搖滾精神,但他們並沒有忘記設計的實用性

在一篇展覽中,DroogDesign 如此介紹他們自己:

  我們現在已經不僅和荷蘭設計師合作,我們的網路已經逐漸拓展到世界的所有角落,目前已經網羅了約150名獨立設計師。産品種類繁多,包括家具、燈具、牆磚、牆紙、桌布、鳥屋、陽傘等等。它們的共同點是爲“人”而做。Droog的 産品非常特別但卻容易理解,它們已經超越了設計通常的意義,一種風格。它們與“人”非常親近,因爲它們可以被撫摸、被使用,因爲它們並不完美,也因爲它們 令人感覺熟悉、可以激起回憶,可以製造出一種體驗並允許使用者參與,又或者因爲它們簡單、實用、具有意義、詩意和幽默。這些産品在向全世界述說著可以被理 解、並一直流傳下去的故事。“被使用”就是産品存在的意義,這也是爲什麽故事都圍繞著使用者,而這些使用者就是我們。

他們的創意多來自於生活,圖中是他們初試啼聲的牛奶燈; 概念是成長的兒童椅,可以隨著孩子的長大調整椅子的高度; 隨手貼的燈具,甚至可以藏在襯衫的後面; 浴室裡隱藏著機關,是他們設計的多功能磁磚。
可想而知,創新不盡然是順勢而為。是否我們有要學著避免(Look with a capital L,只認同大眾所認同的。陽光的背後必有陰影,反之亦然。當我們試著改變自己的目光,自然改變了整個的設計消費市場。畢竟, “這些使用者就是我們

【牛奶燈


【兒童椅



多功能磁磚

日前有一則新聞, 有人成功地販賣的空氣, 台北明日博物館他們就專門展示一些美好的未來。 ( http://www.museum-of-tomorrow.com/) 我一個朋友在受夠政論節目的轟炸後, 在他家門口擺了一個明日博物館的牛奶盒。上面寫著大大的紅字 ( No politics ) ,下樓的鄰居相繼留言稱讚。據說在民生社區有兩個平面設計師, 因為養了三隻貓。需要工作、住在一起又需要分開, 於是他們在面對公園的二樓設計了一條戶外的貓道( cat walk ) 讓人貓與自然,都各有專屬領地與路徑。 (catwalk01-04 轉載自egg.) 雖然對大多數的使用者而言,退縮室內空間給貓, 無疑是割地賠款。而另一種解讀卻是引進自然。以虛為實,這一條路徑無疑是真實連結情感的臍帶, 也真實昭告了他們的生活態度。




cat walk house

如果真要提昇台灣的美學教育,倒不如先給我們創造的勇氣。

設計精神的變革、重整, 不管是音樂、時尚、建築、室內、產品或平面視覺設計,相互Cross - Over,跨界設計是必然的趨勢。無疑人們需要更多的夢想, 設計師不能只單一向面的操作美觀或功能而已。

果真未來是風格至上的時代。其實設計師是一個非常爭議的角色。與其大刀闊斧把自己的家變成雜誌上的房子。 倒不如經營思考真心渴望的生活方式和住屋生根共生, 設計師只是提供更多選擇的方式。(是否設計師將來慢慢變成了住宅心理諮詢 ? )

法國品牌『Domestic( http://domestic.fr/index.php) 創立於2005年。兩位室內設計師,Stephane AurriubergeChristine Montard,為了使設計更為廣泛運用,邀請許多設計師和圖像藝術家創作圖像壁紙,讓『藝術』成為開放給擁有者 (end-users) 與藝術家一同創作。如圖中的樹和鳥,其實可以隨性變化鳥兒飛翔的姿勢。而衣架就隨你貼在哪裡, 因為附上一個掛勾,掛上自己的衣物,就完成本日一物的創作。還有圖中的立燈,其實是設計名款,變成壁紙後加上一只燈泡,就是另一整形式的幽默。在這裡, 設計師提供了更多前端的應用思維。所產生無限的可能就是設計活潑可愛之處.創作不再僅限於設計師, 使用的人同時也是。這真是一個很美好的想法。

創新不盡然是瘋狂的,但必然始於用心,而且蘊藏著感情。是不是在陽剛冷硬的筋骨當中, 我們還可以重拾當時Luis Barragan說的美和驚奇, 在未來每一天的當中創造更親近自己的美感生活。

因為創作的美好, 和一切的關係一樣,就在情感的共鳴。

[舊文]老台灣的現代家具設計-意念工房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第一次看到范揚田、范揚武的作品是一位朋友給我的傢俱DM,第一眼的感覺我以為又是一個巴里島家具進口商印製的,不過去在我第一次造訪後完全改觀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聯繫了先 生兄弟,參觀他們在北埔街道下方轉彎處的工作室,一進門,偌大的展示間傳來客家山歌老調,渾厚的嗓音,搭配厚實的家具,空間瀰漫著木香的味道,不用言語, 那種熟悉的記憶頓時就回來了。一件大型的玻璃置物櫃,菱形的玻璃門框就跟以前在舊家看到的碗櫥門框一樣;窄窄的附背圓椅子,搭配小圓型餐桌,讓我想起熟悉 年夜飯的滋味……

以往你我都不會注意到的家具細節,在這裡穿著現代的衣服重生。老台灣的韻味重現,誰說只有台灣只有台客文化,在每個角落裡,都可以看見為傳統努力的身影。

+LINK

關於意念工房的歷史、人物等等就不贅述了,請參考下列引用文章。

以下文章引用原址 +LINK

幫客廳製造芬多精、幫家具穿上藝術外衣的兩個木頭人

光明木藝(意念工房之前身)源起1950年,剛開始祖父輩的經營者只是做做門窗、犁把農具等事業,直到了父親輩這一代,因為興趣,偶然把收集多年的奇木做成一張張實用又可以販售的桌子,才正式走入手工木藝這個領域。簡單的家族歷史,現在就是兩個年輕兄弟,甜蜜的包袱。

進入光明木藝時,你會看見兩個男人,笑起來有一張孩子臉,壯一點的叫范揚田,瘦一點的叫范揚武,他們的關係是:合夥人、同居人、家人。

店內隨性擺設他們親手製造的原木工藝品,如造型別緻的天然桌組、屏風、壁櫃、音響架、CD架、各式擺設裝飾品及造型椅等,一股原木的清香四處瀰漫著,這味道很熟悉,像童年

他們總是熱情地攤開椅子請客人進來坐。泛著沁香的東方美人茶,在自然風化的桌上滾著騰騰熱氣,坐在他們一敲一鑿的木椅上,很自然的,可以感受到一種城市生活沒有的自在,這裡是竹東北埔的山邊,太陽還沒下山,熱熱的風很大很大。

朽木可以雕也
製 造家具的木材基本上以較硬、不易腐壞的木材為主,但木頭本身的料性及狀況,其實已經決定了它的去向,因為每一塊木頭都有獨特的硬度、溼度、花紋、造型、節 理、韌性色澤,所以,要真正發揮一塊木頭的天賦異秉,就得先成為木頭的專家,對各種木質有深刻的體會;但有時一件作品的誕生,還需要後天人為的刻意醞釀, 甚至是損壞,讓它再次經過大自然的風化,才會有一種特別的風味,那是機械量產,永遠無法擁有的光陰智慧。

興趣變成工作,工作就是享受
愛 木頭的人,生活裡,就會到處都是木頭。鋸木頭時,聞著不同的原木味,那是比香奈兒香水還迷人的費洛蒙,深呼吸一口,好像來到一座深邃安靜的森林。此外,用 木頭燒出來的水泡茶,煮飯還別有風味,那是五星級飯店大廚永遠做不出來的柴燒味、山地味。有時在山間散步時,常常會不自覺駐足觀賞錯落的樹幹,突起的樹 根,頭頂上隨風晃動的葉子,用眼睛感受一大片正在呼吸的木頭,所以動手把枯死的木頭變成一件器物時,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作品其實躲在每塊木頭裡,意念工房要做的事,就是把它釋放出來
范揚武說:每次做一張椅子,他都會從質材本身開始尋找靈感,每一塊木頭,都有自己的生命痕跡,看著木頭,頭腦就開始奔騰,有時想到山川,有時飄到奇石,也許有一種布列松說的決定性瞬間吧。

這時候,一把大鏈鋸揮下,絞盡腦汁的過程就略微可以看到雛形了,一個直覺,一個造型就呼之欲出了。

粉筆,扮演的角色是意念的仲裁師,擦擦寫寫,做細節的推敲假;作品,對一個作者來說,總是充滿著修改的痕跡;完美,只是讓自己以後沒有後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