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房子教我們的事_所澤之家

這本手感住宅,是今年4月在華山買的回頭書之一,本來只是用來消遣的小書,沒想到裏面的案例十分有趣,不僅空間需求千奇百怪,有菜園、小音樂廳、暗房、木工工作室....建築師的回應也不見得是照單全收,非常有自己的個性,但結果總是滿意的。手感住宅跟下一本自宅的熟成,裏面的案例多半是居住已經10幾、20年的房子,與現代的建築商品比起來,除了一開始設定的居住條件的實踐,因為有了人的個性加入,使得每個案例都有其獨有的韻味,相當值得一看。

因為要建造一棟量身訂做的住宅,業主通常在預算與空間上必須有所取捨,空間多一些,預算就高一些,反之則然。其中有個非常小的案子-所澤之家,一對退休夫婦的居所,蠻令人玩味的。一開始夫婦倆設定的條件很簡單:[建築基地條件35坪,預算1500萬,希望能闢出一片田地],後來因預算有限,縮減至[只要有田地跟吃飯睡覺的場所就好了,其他通通不必],預算及空間非常有限。

不過雖然如此,建築師永田昌民還是順著夫婦的生活脈絡,設計了一間相當簡單的環保生態住宅。35坪的小基地,還是留出了一些空間種植花草,利用隔屏,把室內空間的視覺感延伸,因為只有夫婦倆居住,臥室跟客廳合而為一,僅用兩張簡單的沙發床代替,一樓用來滿足所有生活必須的空間,諸如睡覺、用餐、盥洗等等,且,因基地過小,夫妻很希望擁有的菜園被規劃在2樓露臺,無法負荷倆座梯的空間,室內梯跟室外梯僅能擇一,業主選擇了室外梯,所以型成了從一樓到二樓的書房與菜園,必須繞道室外穿鞋才能上去露臺的現象。建築師還規劃了太陽能板、雨水收集系統,因為開口方向設置得當,減少了許多冷暖氣的空調費用。


^平面圖
^空間的主角-二樓的菜園
^一樓的隔屏可以拉開,讓室內空間延伸,感覺基地比想像中大。
^睡臥兩用的客廳
只是一個念頭,想要吃到新鮮又美味的蔬菜,就開闢了田地,因為空間太小,收納空間有限,夫妻倆也限制消費的慾望,讓所有的物品都能夠發揮生命的極限在進行汰換,生態綠建築,除了節約能源的考量外,這棟房子讓這對夫妻更能珍視身邊的資源,而進型相當簡約的生活型態,我覺得非常不簡單,大概也是建築師之前沒有想到的吧。

這兩本書非常值得一看,不過,不知道還買不買的到就是了。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閱讀]一章木椅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作者:趙廣超、馬健聰、陳漢威
書名:國家藝術:一章【木椅】
出版社:三聯書店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很簡單的一本書,而且圖文並茂,詳記說明中國坐具的歷史,這篇書評寫得很詳 細。明代當士大夫介入家具工藝以後,椅子便多了許多形而上的意義,比如四出頭、步步高升等等,將一把簡單的木椅,在平衡結構中間,仔細雕琢求官、富貴的意義,蠻有趣的,只 是歷史變遷,原本好意留傳下來的涵意,被後輩誤用,也變得啼笑皆非。



^舉例來說,這張[明式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椅腳從前而後,像階梯一樣高升,寓意步步升官。

^現在隨便抓一張椅子來看,不僅比例變調,官也升不成了,變成了貽笑大方。古代家具還真是有趣。

^這把Y chair師法明式椅,仔細看他的結構平衡跟明式椅式一樣的,只是做為一般餐椅用的用途,倒也沒有高升的問題。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推薦]日本雜誌-裝苑 so-en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這是我最近超迷的雜誌,大概圖書館架上的都被我翻過好幾輪了,裝苑是日本服裝設計學院獨立出版的雜誌,主要是介紹一些學苑設計的發表、新銳設計師等,跟一般介紹歐美大品牌的主流雜誌很不一樣,是一本很有自我風格的雜誌。對於服裝設計的過程,我的理解僅止於NY parsons的Fashion runway節目,前幾季的新生代設計師,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出現,也發現,原來服裝是比建築更感性、更直覺的一門科目,如果早幾年看見這節目,或許會受影響去念服裝設計也說不定。

上圖為日本新生代女星-蒼井優,裝苑封面常常是她,我也是經由這本雜誌才看見不同個性的蒼井優。

也因為沒有流行框架的限制,裏頭有許多獨立創意的報導,像是新創刺繡針法、蕾絲編織、卡漫人物的服裝拆解、材質拼貼類遊民服裝系列,很有趣,舉例來說,裝苑男子這一期有個裝置,伊勢丹文化學苑所做的一系列櫥窗設計,雖然看不懂日文,但是光看圖片就非常過癮,突破框架的表演方式,把髮型變成是一種編織的材料,像巨型雕塑,也像布一樣柔軟,令人玩味阿。






^也有服裝旗艦小店的介紹,這間樹蔭旁的小店mother,看起來挺有味道的。
主題報導也蠻有趣的,像這篇用Hello Kitty為設計元素所做的創意設計,既詭異、復古又可愛,說不出來是種風格,只能說真的很日本味阿。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閱讀]十二味生活設計書記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自從老二出生,很久沒有好好看書了。一來也是沒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好好的看,再者,就算看書著迷了,也很容易就被孩子打斷,再回來翻,已經有點連貫不上,常常都看的七零八落的,但是最近發現晚上孩子睡沉以後的1、2個小時還蠻好的,小的固定12點左右要找我,哄睡以後,大約可以有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用來看書很不錯,時序又進入初夏,晚上客廳風吹來涼涼的,賴在沙發上專心看一小段,很能夠放鬆一下自己。

十二味的生活設計是我在市圖借的書,本來只是想當消遣看的,但是越深入才發覺這本書的好,作者林怡芬在12個職人專訪的用心,可以透過她的文字感覺得到,裡面有些設計的觀點,我覺得很受用,把他整理成一篇書摘,未來書還了也可以再回頭來看,本篇沒有賣書廣告,純粹個人觀點紀錄。

插畫家大橋步,幾十年來替雜誌畫了數百幅的插畫,年過60半起了雜誌Arne,這本季刊算是大橋步的個人誌,所介紹的多半是坐著本身有興趣的議題,或是她想見到、想訪問的人、事、物等等,限於印刷篇幅,一本薄薄的Arne常大橋步對讀者不好意思,但是也意外成為一種風格,因為喜歡自己的工作,也讓大橋步有無限的創作動力。

傢俱設計TRUCK,可以在這本書裡看見TRUCK的誕生過程,這一段有個概念很好,黃瀨徳彥跟唐津裕美這對夫妻,在家裡有本甚麼都可以記的筆記本,包括偶然出現的創作概念、對於未來家的想像、家具的草圖,不斷的累積,有些早年的本子塗鴉,還可以看見現在正在銷售的家具的原型草圖,是蠻棒的想法。

服裝設計 皆川明堅持設計應該從最初的布料開發、乃至衣服成型都必須要由設計師投入其中,也因此對於時尚界每一季的拍賣庫存始終無法了解,認為服裝的生命不應該一季就結束,應該有著長期被使用的價值。節錄自述[我所從事的服裝設計業,是創造流行的工作,但是,我並不去在意流行情報。而是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創造屬於自己的流行。]

陶藝 大宰久美子強調自己的陶藝創作是用來使用的道具,而不是用來裝飾的,透過不斷的精練自己的內心,達到一種空的境界,完全進入土的世界,霎時宇宙的時間僅剩下那雙手跟手中的土,是一種修練。

設計團隊 graf 則是一群初出茅廬的設計新鮮人組成的Muti-design team,也因為沒有包袱,常在酒足飯飽後把設計當成不嚴肅的話題,激盪出很多新鮮的想法,包括奈良美智的展覽、還有設計交換的Project,甚至在大阪有成立一間餐廳、藝廊、商店的graf,也是有夢最美的代表之一。

其他連結

平面設計 seki yurio、動畫作家村田朋泰、料理人 淺野正己、料理創作 Goma、平面設計 菊地敦己、作家& 書店 松浦彌太郎生活手帖、Cow Books

以下為記者寫的專欄。

左:唐津裕美把皮件工作室命名為「白熊舍」,沙發的剩料還能車出各種包包。

右:皆川明的作品曾在東京與巴黎的服裝秀上發表。

林怡芬親自走訪涵蓋插畫、服裝、平面設計、動畫、藝術經營等領域十二位大師,花了一年完成《十二味生活設計》(大塊文化出版)
記者張寧馨/台北報導

不要被快速的潮流淹沒,想想自己生活裡,真正需要、想留下的是什麼?知名插畫家林怡芬花了一年多走訪十多位引領日本各領域的設計師,他們不是安藤忠雄或伊 東豐雄,這是被主流媒體所忽略的部分,也最貼近你我的生活。

從事插畫創作的林怡芬在律師老公到日本進修時,也跟著到日本生活了三年,期間她常協助台灣的雜誌時尚編輯,採訪時尚、建築領域的大師,但實際在日本生活的 經驗,讓她發現在「設計」的領域,還有一部份是台灣媒體所忽略與不熟悉的,那些著眼於食衣住行的生活設計師,不追求潮流,甚至也不接受主流媒體採訪,這些 人在日本卻都是該領域的翹楚,像是創立《Arne》掀起日本生活雜誌風潮的大橋布,或是曾於巴黎發表服裝秀的皆川明、陶藝家大宰久美子等。

為了更瞭解這些創作者,林怡芬先到圖書館找出這十二個創作者的所有剪報書籍資料,作足功課後才提出採訪需求,甚至還先到大宰久美子的陶藝室上課後,才敢跟 老師開口說要採訪,大宰久美子也很謙虛的表示,「如果我夠格的話,當然沒問題!」受訪者與採訪者事事琢磨的結果,讓這本《十二味生活設計》花了將近一年的 時間才完成。

林怡芬採訪後發現這些設計師要傳達的精神,居然和美術工藝運動之父William Morris的理念不謀而合,Morris強調作品要有:一、手工美;二、思與動,作品要經過謹慎思考後,徹底實踐;三、統一性,作品的精神要有一貫性, 東西表面可以變化但中心思考不變。林怡芬也發現,服裝設計師皆川明和雜誌總編松浦彌太郎,居然都喜歡佛學和詩集,她猜測佛學沈穩悠遠意境和詩集中字與字的 空間美,或許和他們創作的思考邏輯有異曲同工之妙。

陶藝家大宰久美子的作品曾入選日本GRAFT、朝日陶藝展等代表性大賞,作品在東京 的「Ekoca」販售。
在創業初期,黃瀨德彥會帶著客人到自己家參觀,希望客人能體會家具用在生活的感覺。
mina perhonen的布所作成的Fritz Hansen椅子。
日本近代的工藝家推崇簡樸、實用能觸動生活的作品。
夫妻檔黃瀨德彥和太太唐津裕美,喜歡未經修飾的美,以此概念做成的家具、皮件格外輕 鬆、有人味。
去年發表以「necco」貓為名的服裝,上頭的黑貓是皆川明用鉛筆手繪出的圖案。

3個林怡芬印象最深的設計師

■皆川明的服裝設計

這十二個設計師中,林怡芬印象最深的是服裝設計師皆川明,他創造了mina perhonen這個多次登上巴黎服裝秀的服裝品牌,該品牌所使用的布,都是皆川明自己開發,因為布和服裝是一體的,唯有這樣設計的理念才會有一貫性。而 布料靈感來自大自然,以手繪的線條加上想像所創造出來,也會為每塊布取名為「霧中的森林」、「flying bird」等,皆川明認為,設計的重點應該是內在情感的共鳴與傳達。

因為取自生活周遭,再加上不同的「視點」,就容易引起共鳴,由生活找靈感也實踐在旅行中,有一年皆川明公司員工到北歐旅遊,大家居然一起去檢松果,觀察松 果不同角度的樣貌呈現。

皆川明認為雖然服裝是創造流行的工作,但他並不會去在意當今的流行情報,反而應從周遭去感受,再加上人們需要的本質去創作,如此才能創造流行而不是複製潮 流。林怡芬期待的表示,雖然自己不是服裝設計師,但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插畫也能變成布,像皆川明一樣,給大家帶來幸福的想像。

■黃瀨德彥的TRUCK家具店

由日本夫妻檔合開的TRUCK家具店,集裁切、組裝、販賣為一室,買家具還可以看到家具成型、拼裝的過程,老闆黃瀨德彥「保留原始木材風味」來製作家具, 一般家具店會淘汰的材料,他卻能把瑕疵變特色,新家具像被時間施了魔法般,有著難以取代的懷舊感,而且用起來反而更輕鬆,非名牌家具的素人之作,推出後居 然大受歡迎,還開了第二家店TRUCK FURNITURE AREA2。

他的太太唐津裕美拿沙發剩料做包包,居然也做出名號,非專業的樸著感,是包包大受歡迎的原因,訂單已經累積到好幾個月才能交貨。

夫妻各司其職,公寓裡,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地方,還有貓貓狗狗陪伴,進到這就像到朋友家一樣輕鬆,林怡芬認為,簡單是生活裡最不可缺少的特質,在 TRUCK家具發揮得最徹底。

■大宰久美子的陶器

林怡芬由雜貨屋「Ekoca」認識了大宰久美子的陶器,那時她開始在日本生活,想買些以後回國會想打包帶走的餐具,正好看到大宰久美子的作品,有東方的哲 學韻味又有西方的簡潔造型,認為這樣的陶器裝義大利麵或壽司都適合,更因為一張展覽明信片,而愛上大宰久美子的工作室,還特地跑去拜師學藝。

林怡芬描述,曾是平面設計師的大宰久美子,非常享受作陶時「無」的狀態,彷彿宇宙間只有自己和手上的土,因此在三十歲時毅然前往義大利學陶,也因此發現, 不管是氣候、土質和拉坯的方式,日本和義大利都有很大的差異,這造成不同的陶藝文化。

要表現陶的深度,一定要有絕對的熱情,整天和泥土為伍,等於和彩繪指甲等時尚裝扮絕緣,在固定的技法裡還要維持水準與創新,狀態更是孤寂,且洗鍊的造型材 質比華麗裝飾要花更多力氣,因為作者必須不斷內化、精鍊自己的身心,讓作品有獨特的「氣」。

林怡芬小檔案

Tokyo designer college畢業。2000年起以插畫創作為主。作品主要發表於出版、廣告、雜誌、商品設計等。出過繪本《橄欖色屋頂公寓305室》,獲得2007年台 灣出版金鼎獎「最佳插畫獎」。另外也出版《one day》等筆記書數本。

網站www.efe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