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2日 星期二

[專題]美哉台灣

在上星期發表的最近生活雜想那篇文章裡頭有寫到一些關於IKEA的觀點,擔心全球化的連鎖加盟店影響的範疇,將不僅是在地化的風格小店一一被併倒,關於生活的選擇也將越來越無趣,不巧正好看見在西雅圖凹凸鏡支持在地產業也是一種環保實踐這篇文章,裡面有很多的觀點我有很深刻的體認,也正好把我那天沒說完的話說完了,節錄原文佳句如下:

「一個貨真價實的在地產業與外來連鎖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其所需的原料、勞工都來自於當地,製造的成品大部分也在本地銷售,於是,本地產業的產銷過程與跟外來連鎖企業最顯著的不同,就是省去了大量的長途運輸需求,而運輸的減少,代表了對環境破壞的減少。」

「全球化的結果,讓一件平凡的商品內涵都有可能十分國際化,例如中國大陸的礦石場所產的石材,可能被運送到義大利進行雕琢和加工,再運到美國南部的工廠進行包裝,再運到紐約的某個建築基地成為高級的地板石材。這整個運輸過程的能源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大部分的人在大部分的時候所消費的都是大量製造、單一品牌的產品,撇開文化及或環保問題不說,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而如果大家不盡量支持在地產業,我們很快就會進入一個不環保又無趣的世界。」

「台灣已經不折不扣的成為美國企業的殖民地,……….台灣引進Costco的量販模式和部分商品也就罷了,難道還真的得消費跟美國一模一樣的商品嗎?台灣 的生活模式和美國人是那麼的不同,怎麼可能會需要一樣的東西?」

其實看7-11、家樂福、IKEA一間間開,很擔心以後會變成大家都一樣,喪失商品的選擇權利,大型連鎖固然很好,全球化的企業經營模式可以降低成本,讓大家不需要花很多的錢,就可以拿到便宜又具設計感的商品,但是,商品少了可以讓時間傳承的價值,訴求低品質且快速消耗的商品,其實也一點也不環保。

台灣還是有很多很美的在地產業故事的,雖然說我不是社區工作者,但是每當電視廣告播放維士比的在地產業篇廣告,都會讓我感動,原來,台灣也有這麼具有魅力的地方,美國夢未醒,是因為大家對於自身的台灣文化不夠有信心,其實,這小小的島上,還是風味處處的,端看有心者如何描繪他罷了。↑台灣環景系列1

↑台灣環景系列2
↑台灣環景系列3
↑台灣環景系列4
↑台灣環景系列5
照片取自於我學弟的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hasmoday
用BloggerAds來喝咖啡

2 則留言:

Richard 提到...

我覺得IKEA 或所謂「大眾化平價設計商品」都有點鼓吹消費/浪費的意味,是一種「很便宜、拼命買、容易壞、壞了就丟、再拼命買」的價值觀。

但這是否表示「好設計、更經濟」是不好的概念呢?如果人們要買高質感的東西,一定要花大錢,也因此會好好珍惜,這樣的世界會不會更美好?

Geca 提到...

我倒覺得好的設計不見得要花大錢才能夠買到,因為典藏的設計跟切合需求的設計有時候並不是能夠畫上等號的。

但是,與其盲目的追求生活的流行,倒不如細細品味自身的需求,用設計來增添一點生活的記憶與美好,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嗎,這答案沒有絕對,端看每個人如何解譯罷了。